Q.異位性皮膚炎嬰幼兒及兒童患者的飲食-食物過敏與營養的兩難﹙1﹚ 分類:異位性皮膚炎

文/王海亭

門診中異位性皮膚炎的小患者,尤其是症狀嚴重,病程延續多年的兒童,或因長期搔癢導致情緒不穩、睡眠不佳,或因內服外用激素類藥物影響生長,或因限制飲食等種種因素,常顯得形體消瘦,體質虛弱,喪失了發育中孩童應有的健康活力。

與成年患者相較,嬰幼兒和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所以對食物過敏的診斷與干預治療更加重要。如將食物不過敏的兒童,誤診為食物過敏,長期禁食某種或某些食物,可能造成營養不良或營養障礙;反之,如果漏診食物過敏,則使患者長期為疾病困擾。

常見的食物過敏原

1.    食物過敏蛋白質:(1999年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議-常見致敏食品清單:90%以上的過敏反應由8類高致敏性食物引起,包括蛋、魚、貝、牛奶、花生、大豆、堅果與小麥,其他160種較不常見),以IgE介導過敏反應為主。異位性皮膚炎的食入性過敏原以此類為主。

2.    食品添加劑:包括防腐劑、色素、抗氧化劑、香料、乳化劑、穩定劑、鬆軟劑、保溼劑,以人工色素及香料較常見,通常為非IgE 介導。這類食物過敏原雖然較少直接引發溼疹,但容易引起腸胃道症狀,間接影響病情。

3.    基因轉殖食品

當年齡增長要開始合理的平衡飲食

有一些原則可以參考:

1.    嬰幼兒(3歲以下)過敏性疾病以食物過敏為主;4歲以上兒童對吸入性過敏原較敏感。

2.    食物過敏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降低。

3.    食物過敏的人群實際發病率比想像中低。

4.    85%食物過敏兒童,在3-5歲逐漸對食物過敏原,如牛奶、雞蛋、小麥、大豆製品產生耐受(預後好);但花生、堅果、海鮮食品過敏者,發生耐受的比例較小(預後差)。

所以,避食過敏食物要目標明確(會引發嚴重症狀或過敏原篩檢結果,而不是一般人認為會過敏的食物),而基本營養來源食物,隨著年齡漸長,可每年復查一次是否仍對該食物過敏,開始少量進食,如無症狀發生,可每三日逐漸增加,以不引起過敏為原則,如此經過數周或數月,有些人可獲得脫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