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我的小寶貝剛出生的時候,皮膚很漂亮,1個多月後,首先只有一點臉頰紅紅的,醫生說擦擦乳液就好,可是後來好像皮膚不只發紅,也很容易脫皮,頭皮也常常有厚厚的皮屑,有的醫生說是異位性皮膚炎,有的說是脂漏性皮膚炎,有的說是溼疹?有的長輩又說是胎毒?到底哪一個才對?
答案是以上皆對。異位性皮膚炎與脂漏性皮膚炎是嬰兒時期最常見的濕疹類皮膚病,尤其是1至6個月大的嬰兒。通常一開始出現在頭皮及臉部等皮脂溢出的部位居多,發炎的皮膚除了紅斑疹,上面常附蓋著油膩的皮屑,從皮膚病變的特徵來看,屬於一種脂漏性皮膚炎,如果脂漏性濕疹持續超過2個月不癒,往往四肢關節,軀幹就逐漸出現異位性皮膚炎的特徵,像是搔癢,脫屑,皮膚乾燥或滲液等等,所以有些皮膚學家認為嬰兒脂漏性皮膚炎是異位性皮膚炎的前兆。在不同的疾病階段就診,有可能得到不同的診斷,如果沒有將來龍去脈解釋清楚,就容易混淆。
奶癬及胎毒,則是屬於中醫的說法。奶癬對照現代醫學的病名,就是嬰兒濕疹,又稱胎癬,胎斂瘡。中醫認為奶癬是先天胎毒外發,火毒, 溼熱蘊於肌膚,所以胎毒應該是奶癬的內在病因。新生兒因胎毒而發的皮膚病,奶癬只是其中一種,其他還有斑疹,胎黃,丹毒等等。也就是在胎中即蘊釀承受毒熱邪氣者,出生之後就容易有濕疹,鵝口瘡等與胎毒有關的疾病
上周有一位異位性皮膚炎的小朋友,平時病況穩定,但是接種過第一劑H1N1疫苗後,溼疹急性發作,全身大範圍的起紅疹,嚴重搔癢而夜不成眠。局部皮膚傷口因反覆搔抓引發細菌感染。
通常雞蛋過敏的人,容易對流感疫苗過敏(請參考雞蛋過敏不能打流感疫苗?http://blog.roodo.com/pedi_zone/archives/9995605.html)
最近的H1N1疫苗,對雞蛋過敏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存在著溼疹惡化的風險是否可以接種?
根據美國過敏氣喘免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allergy asthma and immunology)的建議,有雞蛋過敏疑慮的患者,要先經過醫師的評估包括:
詳細的詢問個人史,以評估患者對雞蛋的敏感性,如果以前有蛋過敏,接下來可針對『蛋』的蛋白質做皮膚針刺試驗(in vivo),或檢驗過敏原特異性IgE(in vitro)
。除了檢驗蛋過敏,另外也應針對疫苗本身做皮膚試驗,如果過去曾對疫苗有嚴重過敏,還應該先稀釋疫苗做皮膚針刺試驗,若呈陰性反應,再以稀釋100倍的疫苗做皮下過敏試驗。
根據過敏試驗結果:
u 如果針對『蛋』的蛋白質的皮膚試驗、特異性IgE檢驗,及H1N1疫苗的皮膚測試,皆為陰性,那麼患者可以接種疫苗,但應留院觀察30分鐘。
u 即使『蛋』的蛋白質的皮膚試驗、特異性IgE檢驗偵測到對蛋過敏,或H1N1疫苗的皮膚測試為陽性,大部分的患者還是可以接種,但是以稀釋漸進的方式給,例如以成人接種5cc疫苗來說,可以每15分鐘間隔順序施打︰
10 倍稀釋0.05ml、正常濃度 0.05ml、0.1ml、0.15ml、
3歲以下兒童劑量較少,可以此再做修正。
因為過往的流感疫苗,曾經有嚴重過敏致死的案例,所以最後一個劑量打完後,一定要留院觀察至少30分鐘。
因為H1N1疫苗中之『蛋』的蛋白質含量存在著變異性,所以第二劑的施打一樣可先做皮膚試驗,若結果呈陽性,一樣採分次施打的方法。
另外,之前曾經對流感疫苗過敏,而無雞蛋過敏者一樣可先做蛋與H1N1疫苗的皮膚試驗。
而台灣兒科醫學會針對雞蛋過敏者提出的建議如下:
〔接種禁忌〕
對雞蛋或疫苗任何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
以前接種雞胚製流感疫苗曾經有嚴重不良反應
正罹患急性感染症
〔雞蛋過敏者接種流感疫苗的注意事項〕
目前國內所用的各種非活性流感疫苗,不論廠牌,也不論是季節性流感疫苗或H1N1新型流感疫苗,都是在雞胚中培養流感病毒以後去活化製成。製造出來的疫苗都可能含有極微量的雞蛋蛋白成分,對於雞蛋過敏者,可能在接種流感疫苗以後引發過敏反應,所以有這種情形時,應告知疫苗接種單位。
根據國外研究,雞蛋過敏者接種流感疫苗,有時的確會引發過敏反應。最近因為技術進步使得疫苗純化度較高,所以近年研究發現雞蛋過敏者因為接種疫苗而產生過敏反應的發生率有下降趨勢。
以下為雞蛋過敏者接種流感疫苗的注意事項:
1. 進食雞、雞蛋及含有這些成分的食品曾經發生過敏反應者,不適合接種任何種類的流感疫苗。
2. 未曾接觸過雞、雞蛋及含有這些成分的食品,而不知道是否會過敏者,不需要先嘗試這些食品看有沒有過敏反應,可以直接接種流感疫苗,但必須注意在接種疫苗後休息觀察至少三十分鐘,以監視任何可能的反應。
3. 對雞蛋的過敏性IgE抗體檢查,亦即一般所謂的過敏原測試,並不一定能反映實際上的過敏反應。雞蛋的過敏性IgE抗體陽性,但進食雞蛋並無過敏反應者,仍可接種流感疫苗。
4. 接種流感疫苗前,不需要進行雞蛋的過敏性抗體檢測或皮膚試驗。
所以目前在台灣施打疫苗前,並不會對特異性體質的人,特別進行過敏試驗,患者還是要自行考慮施打疫苗的益處跟風險,最重要的是施打完,一定要留在接種的單位觀察!至於第一劑已出現嚴重過敏反應的小朋友,是否還要施打第二劑,須要再商榷!
文/王海亭
門診中異位性皮膚炎的小患者,尤其是症狀嚴重,病程延續多年的兒童,或因長期搔癢導致情緒不穩、睡眠不佳,或因內服外用激素類藥物影響生長,或因限制飲食等種種因素,常顯得形體消瘦,體質虛弱,喪失了發育中孩童應有的健康活力。
與成年患者相較,嬰幼兒和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所以對食物過敏的診斷與干預治療更加重要。如將食物不過敏的兒童,誤診為食物過敏,長期禁食某種或某些食物,可能造成營養不良或營養障礙;反之,如果漏診食物過敏,則使患者長期為疾病困擾。
常見的食物過敏原
1. 食物過敏蛋白質:(1999年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議-常見致敏食品清單:90%以上的過敏反應由8類高致敏性食物引起,包括蛋、魚、貝、牛奶、花生、大豆、堅果與小麥,其他160種較不常見),以IgE介導過敏反應為主。異位性皮膚炎的食入性過敏原以此類為主。
2. 食品添加劑:包括防腐劑、色素、抗氧化劑、香料、乳化劑、穩定劑、鬆軟劑、保溼劑,以人工色素及香料較常見,通常為非IgE 介導。這類食物過敏原雖然較少直接引發溼疹,但容易引起腸胃道症狀,間接影響病情。
3. 基因轉殖食品
當年齡增長要開始合理的平衡飲食
有一些原則可以參考:
1. 嬰幼兒(3歲以下)過敏性疾病以食物過敏為主;4歲以上兒童對吸入性過敏原較敏感。
2. 食物過敏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降低。
3. 食物過敏的人群實際發病率比想像中低。
4. 85%食物過敏兒童,在3-5歲逐漸對食物過敏原,如牛奶、雞蛋、小麥、大豆製品產生耐受(預後好);但花生、堅果、海鮮食品過敏者,發生耐受的比例較小(預後差)。
所以,避食過敏食物要目標明確(會引發嚴重症狀或過敏原篩檢結果,而不是一般人認為會過敏的食物),而基本營養來源食物,隨著年齡漸長,可每年復查一次是否仍對該食物過敏,開始少量進食,如無症狀發生,可每三日逐漸增加,以不引起過敏為原則,如此經過數周或數月,有些人可獲得脫敏的效果。
介紹食物過敏的網站,很淺顯易懂又實用!
網址http://homepage.vghtpe.gov.tw/~ped/PGI%20plog/web/index.html
兩種研究及臨床常用的診斷標準
*Williams診斷標準(此為最低診斷標準)
皮膚搔癢史(持續12個月以上)加上以下標準中的三項或更多: 1. 2歲以前發病 2. 身體屈側皮膚受累(包括肘窩、膕窩、踝前、或頸周,10歲以下兒童包括頰部) 3. 全身皮膚乾燥史 4. 個人史中有其他過敏性疾病或一級親屬中有過敏性疾病史 5. 有可見的身體屈側濕疹樣皮損 |
*Hanifin 和 Rajka AD 診斷標準
基本特徵 |
次要特徵 |
|
1. 搔癢 2. 典型的皮損形態和分布,成人屈側苔癬化或條狀表現,嬰兒和兒童面部及伸側受累 3. 慢性或慢性復發性皮炎 4. 個人或家族遺傳過敏史(哮喘,過敏性鼻炎和AD) |
1. 乾皮症 2. 魚鱗病/掌紋症/毛周角化症 3. 即刻型(Ι 型)皮試反應及放射性变應原吸附试驗陽性 4. 血清IgE增高 5. 早年發病 6. 皮膚感染倾向(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單纯疱疹病毒) 7. 非特異性手足皮炎倾向 8. 乳頭濕疹 9. 唇炎 10. 復發性结膜炎 11. (Dennie-Morgan) 眶下褶痕 |
12. 锥型角膜 13. 前囊下白内障 14. 眶周黑晕 15. 蒼白瞼/面部红斑 16. 白色糠疹 17. 頸前皺褶 18. 出汗時搔癢 19. 對羊毛和脂質溶劑不能耐受 20. 毛周隆起 21. 對食物敏感 22. 病程受環境和情绪因素影響 23. 白色畫痕/對膽碱藥物延遲發白 |
當患者符合Hanifin 和 Rajka AD 標準的基本特徵中3 項或3 項以上加次要特徵中任何3 項或3 項以上即可诊断为AD。
日本因異位性皮膚炎發病率高,其皮膚科學會自訂一套診斷基準
1瘙癢
2特徴的皮疹和分布 (皮疹為濕疹病變)
² 急性病變:紅斑、濕潤性紅斑、丘疹、漿液性丘疹、鱗屑、痂皮
² 慢性病變:浸潤性紅斑・苔癬化病變、癢疹、鱗屑、痂皮分布
² 好發部位:左右對稱性。前額、眼圍、口圍・口唇、耳殼周圍、頸部、四肢
關節部、體幹
² 年齡特徴:
乳兒期: 由頭、顔開始常常向體幹、四肢擴展。
幼小兒期:頸部、四肢屈曲部病變为主。
青春、成人期:上半身(顔、頸、胸、背)的皮疹多見。
3慢性、反復性經過(常常新舊的皮疹混合存在)乳兒發病2個月以上、其他6
個月以上的慢性化。
4具備上述1、2、以及3項者、不問症狀輕重均可以診斷為異位性皮膚炎。
1. 真的完全純粹是中藥,沒有添加西藥?
通常病患第一個想到的是類固醇,還有一個患兒家長本身也是西醫,他的猜測比較有創意,覺得外用藥有麻醉藥的味道,我們只想說,連皮膚科醫師都沒有想到的方法,如果麻醉可以治療異位性皮膚炎,還輪的到中醫來使用嗎!因為這個問題我們已經不厭其煩的回答無數次,所以在此鄭重聲明,不管是診所自行送驗,或是患者偷偷送驗上百種西藥的結果都是沒有!完完全全的不含任何西藥成分!
2. 為甚麼一開始治療速度很快,後來卻會有停滯的感覺?
原因一:異位性皮膚炎是慢性、反覆性的皮膚病,病情的好轉不可能直線向下,而是會有起伏,在體質穩定之前,有可能歷經多次的復發,造成病情停滯的錯覺,但其實程度是愈來愈輕的。
原因二:異位性皮膚炎從重度轉為輕度很快,真正的困難是從輕度要治療到零。因為這涉及到先天遺傳所造成的免疫失常以及皮膚構造缺陷,目前不論中醫西醫都還無法改變基因的問題,所以異位性皮膚炎就算臨床治癒,也不能保證從此不再復發。
若有用過類固醇&免疫抑制劑者,治療期間較長.
年紀越輕,越容易痊癒。
除按足量內服,增加外用塗抹次數,濕敷或封包,等等外
AD亦受飲食、環境、感冒、施打疫苗、發燒都會影響復原過程
AD無法根治,但可臨床治癒,以降IGE為主要治療目標,醫學上像闌尾炎,闌尾割掉才算根治。
基本上AD像感冒,免疫力好,就不易再發作,我們也有人臨床治癒三年,突然因夏天悶熱又回診,病情不嚴重就回診,很快就又復原。
病人經戒斷西藥後,外表因長期搔抓而腫脹的淚溝及黑眼圈、黑皮膚皆可慢慢恢復。
很多小朋友因使用類固醇就生長停滯、不易流汗,一旦停用類固醇,身高自然往上成長,尤其之後續服冬蟲草調養。
也有只因坊間中醫的嚴格飲食控制,營養不良,小孩照樣長不高。
經過漢方草本調節免疫,飲食解禁,營養充足,發育就正常。
一旦已是成人,其成長板就停滯了。
若皮膚恢復健康,其皮膚流汗排毒的功能很快就恢復了。
我們也有AD患者,國小就雙眼白內障。三十歲股骨壞死,肌肉萎縮,終身坐輪椅。二十五歲瞎了一眼已無法改變,另ㄧ眼白內障就求助西醫開刀了!
其餘嚴重的還有青光眼、洗腎、憂鬱症等等的副作用,就不是開刀能解決的。
建議類固醇後遺症,可用蟲草→當歸→或銀杏丶黃芩加快康復期。
一般市售牛樟芝、乳酸菌、益生菌、我們並不建議。